为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搭建教学经验交流平台,我院于10月29日下午在艺术楼206开展“中国传统音乐——‘劳动号子’”教学公开课。本次活动由青年教师李皖晴主讲,音乐理论教研室主任邓欢欢主持,全院教师参与观摩与研讨。

课堂上,李皖晴老师围绕劳动号子展开系统教学:先明确其“产生与劳动、依附于劳动” 的定义,分析 “统一节奏、传递情感” 的双重作用,介绍 “一领众和” 的演唱形式,最后按工种分类讲解,并以集体号子《军民大生产》(展现群体协作力量)、个体号子《走降州》(呈现劳动者鲜活情感)为案例,通过节奏、旋律解析让学生直观感受艺术魅力;同时紧扣思政主题,引导学生思考机器替代人力劳动后,号子中 “领唱” 的担当、“众和” 的协作及劳动创造价值等精神的时代意义,其生动的教学设计与深入的分析,充分展现扎实的专业素养与教学创新能力。课程尾声,李老师以 “劳动号子是打开祖先劳动生活的钥匙,劳动汗水闪耀尊严光芒,协作是创造奇迹的基石,这份坚韧、团结、实干的劳动精神值得年轻人继承发扬” 的深情结语升华主题,引发学生共鸣,让课堂思政落地。课后,与会教师围绕教学内容、方法设计及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的融合展开深入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此次公开课,不仅是我院检验青年教师教学成果、搭建经验交流桥梁的生动实践,更以“传统音乐为载体、思政教育为内核” 的模式,成为深化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探索。未来,我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挖掘各色音乐课程的育人价值,让更多音乐形式成为承载文化基因、传递精神力量、培育时代新人的优质载体,在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同时,助力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提升综合素养,为音乐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文化传承创新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