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音乐理论学科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近日,音乐学院在艺术楼215会议室召开”音乐理论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探索”专题教研活动。校督导中心主任陈文涛全程参与,与音乐理论教研室全体教师共同探讨了音乐学科与多元领域协同育人的创新路径。
活动伊始,教研室主任邓欢欢以“打破学科壁垒,重构音乐教育生态”为题作主题发言,她指出,学科跨界是从理论到实践的思维碰撞,音乐不仅是听觉艺术,更是连接文学、历史、科技等领域的文化纽带,并分享了《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中融入田野调查的案例,提出构建“阅读+聆听+写作”三维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

随后,教研室教师分别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展开深入研讨。王瀚兴提出“和声学+数独”实验课堂构想,借助数学游戏“数独”,引导学生为旋律配置和弦。常远以《西方音乐史》为例,探讨了“音乐+文学”融合路径,通过分析舒伯特艺术歌曲与德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互文性,阐述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文本解读。刘晨慧演示了如何用AI软件融入《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的设计,现场用Timeline软件演绎贝多芬《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的动机发展与曲式结构分析。赵家伟结合授课课程《音乐美学》提出,除了讲授法与实践法的教学方法融合,在学科中也应跨越音乐学、美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提高学生审美水平。与会的其他青年教师也纷纷发表了对于音乐理论跨学科融合的看法和实践措施。

陈文涛在总结点评中对学院教研团队的创新活力表示积极肯定。他强调,跨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知识叠加,而要着力构建“1+1>2”的价值共生体系,围绕后续建设陈文涛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打造特色课程,围绕“音乐+科技”“音乐+教育”等方向,开发3到4门校级跨学科精品课;二是要创新评价维度,建立涵盖审美感知、文化理解、创意实践等要素的多元评价量表;三是要拓展科研项目,以“教+学+做”三位一体,引导教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打造具有辨识度的音乐理论教学案例库。

此次活动既是对教学实践的集中总结与检阅,也是面向当前科技快速发展的前瞻起点。经过两小时的思想碰撞与实践推演,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在跨学科融合育人路径方面开拓了新的思路。学院将持续以教研活动为基本载体,积极主动开展跨界教育教学改革论证与探索,为新形势下不断完善教学改革机制,提升育人实效助力赋能。